close





  • 吹管樂器是以按壓吹管上的孔,來改變空氣柱的長短,以產生不同的音高。圖為十九世紀法國畫家馬奈(Edouard Manet, 1832-1883)的畫作「吹笛的少年」。



    讓莫札特「一個頭兩個大」的樂器


    十八世紀,長笛的製作技術並不成熟,除了音色有缺陷,也不容易演奏出正確的音高,讓莫札特相當頭痛與厭惡。但當莫札特遇見長笛演奏家溫德林之後,被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所折服,並開始興起譜寫長笛作品的興趣。不過真正讓莫札特願意創作這些音樂,其實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原因...
  • 為五斗米折腰?!

    莫札特在曼海姆「找頭路」的期間,經常到溫德林家中做客,在這裡認識藝術愛好者、同時也是業餘長笛演奏家的德?尚,他提議要當時經濟狀況不佳的莫札特,譜寫幾首長笛音樂作品,他將提供優厚的酬勞;最後,莫札特雖然完成了兩首長笛協奏曲,但是並沒有拿到全額的酬勞,這是因為他耍了一點小聰明...
  • 物盡其用

    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;不過,當樂器的性能仍屬開發階段時,經由優秀的作曲家之手,依然能「化腐朽為神奇」。莫札特的這兩首「長笛協奏曲」,在曲式及長笛演奏技巧上,雖無特別與眾不同之處,但他卻將當時長笛能吹奏的音域完全運用上,充分發揮長笛的特性。







《「第一號長笛協奏曲」導聆》


  • 第一樂章(08:44)

    使用當時少見的「莊嚴的快板」,其中成群的快速音群展現了長笛的技巧性,讓演奏者在裝飾奏的部分能充分發揮。


  • 第二樂章(08:31)

    從容的慢板。具有田園詩一般的風格,呈現沉穩內斂的氣質;其中手指的技巧並不難,業餘的長笛演奏者即可演出樂章中附有深度的內容。


  • 第三樂章(07:17)

    小步舞曲風格的輪旋曲。在小提琴聲部的伴奏下,長笛演奏出輕盈小巧的主題,也引導出這個樂章輕快明朗的特性。





《「第二號長笛協奏曲」導聆》



  • 第一樂章(07:30)

    開朗的快板,協奏曲風格的奏鳴曲式。由小提琴和雙簧管首先呈現的第一主題,相當輕快流暢;長笛在這個樂章也有許多快速音群的呈現。另外,您不妨比較看看,這首改編自「雙簧管協奏曲」的作品,在獨奏樂器的表現上有何差異。


  • 第二樂章(05:54)

    從容的行板,奏鳴曲式。長笛吹奏的第一主題抒情而優美,另外還能聽見它與第一小提琴之間和諧的對話。


  • 第三樂章(05:20)

    快板,輪旋曲。這個樂章的主題非常活潑,令人印象深刻,充滿愉悅的氣氛。





【全曲導聆:莫札特「長笛與豎琴協奏曲」】



播出版本:Emmanuel Pahud; Marie-Pierre Langlament; Berliner Philharmoniker; Claudio Abbado
播出日期:11月2日
播出時間:10~12AM



《創作背景及特色》









  • 不完美,也能成就完美。

    即使莫札特不喜歡當時的長笛,

    但仍然為它創作出優秀的作品。



    給業餘者的「PRO」級作品


    離開曼海姆來到巴黎,莫札特在這裡受託創作音樂,這位熱心的贊助者季尼公爵,本身是一位長笛演奏家,他的女兒則擅長豎琴演奏,因此要求莫札特為這兩項樂器譜寫一首「長笛和豎琴」雙協奏曲,公爵還特別叮嚀莫札特,盡量把長笛的部分寫得簡單一點,但又要能凸顯出樂器的重要性,莫札特如何呈現這部作品?


  • 不完美,成就完美

    莫札特在這部作品裡,運用了當時新研發出的六鍵長笛,其音域比以往的長笛更寬廣,而當時的豎琴也只是發展中的樂器,莫札特仍以他的專業態度,譜出了這首名作;雖然他寫作長笛音樂的動機是為了賺錢,但音樂中長笛輕盈明亮的音色,以及悠揚的旋律,讓這些作品成為受歡迎的經典曲目。





《全曲導聆》


  • 第一樂章(09:51)

    快板,奏鳴曲式。主旋律的主題如流水般活躍在整個樂章中,莫札特讓長笛發揮的自由度與空間,比管弦樂要來得多;豎琴則以顫音演奏出迷人的低音伴奏旋。


  • 第二樂章(08:50)

    小行板。這個樂章省略了管弦樂,讓長笛與豎琴的音色顯得格外艷麗;結尾裝飾奏部分,豎琴的演奏則較長笛要來的單純許多。


  • 第三樂章(09:10)

    快板,輪旋曲。主題具有嘉禾舞曲的風格,其中,獨奏樂器會不斷反覆新的樂念,就像是萬花筒的變化一樣,不斷吸引著聽眾。



    (文章轉借:愛樂電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mi chang 的頭像
    mimi chang

    音樂教學誌

    mimi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